第(2/3)页 郑英奇看到菜鸟哑火,倒是没有继续摁地上摩擦,轻轻放过后问道:“有谁能告诉我,刚从的枪声中,都有哪些型号的枪支?” 孙圳喊报告:“报告!” “说。” “八一杠、95式枪族、03式突击步枪,还有美式的M4A1步枪、M16步枪,另外还有……”孙圳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堆武器的名字,惹得一群菜鸟不由用膜拜的眼神望向孙圳。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国产的武器声音较为熟悉,对外军制式装备的枪声明显分辨不出。 孙圳还在继续说,郑英奇则挥手打断,反问:“那你告诉我,这些枪械的声音混在一起,是不是战争?” 孙圳瞬间哑火。 “当然,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战争没有在你们眼皮子底下打响,你们也不用真的跪地求饶当俘虏。”郑英奇挂起一抹冷笑: “但我很失望,因为你们不像兵——古人都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呢?你们有没有像你们说的那样,有首战用我的决心?有没有用我必胜的信念?” “对,你们肯定说有,反正就是嘴上说说,对吧?” 对军人的蔑视不是指着他做出抹喉的动作,也不是将他喷的一无是处,而是将他们的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不断的去“玷污”。 而现在,郑英奇就在这样做。 “报告!” “说!” “我们时刻准备着!” “报告!” “说!” “教官,如果您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我们,我觉得没有必要,我了解过很多特训教案,知道教官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言语来挑战受训者的极限,我非常理解教官们的方式,但我不认同这样的方式。” 说话的是高铭。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郑英奇的这种方式,在质疑他们的信念——聪明人总喜欢想的多,他也是如此,他选择穿上军装,不是因为待遇,少校的军衔是很赞,但物质方面来说,军队内部和外界差的真的太多了。 凭他的能力,到哪去都会获得丰厚、远超军队的待遇,但他还是选择了军队,哪怕计算过【如果战争爆发自己会有多少死亡的可能】,但他还是选择了军队。 所以,他很不喜欢郑英奇这种轻蔑他们坚持的口吻。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无非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 郑英奇呆了呆,这一次是真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缓步走向了说话的高铭,望着高铭,脑海中浮现了高铭的资料: 高铭,男,27岁,三个硕士两个学士学位,其中有个硕士学位是心理精神方面的——被蛟龙调来前,曾效力于海军某舰队心战部门。 很高光的档案,但最重要的是,这货还曾专门跑到海军陆战队所属的特种部队中呆了一年多,以心理及精神方面专家的身份。 老实说,郑英奇脑海中圈出的几个名字中,就有高铭——他很想把这货拐到老A。 原因很简单,特种部队虽然有相关的心理疏导、干预,但那些专家本身距离基层很遥远,队员本能的就和他们有隔阂,其次,特种部队的内部的压力其实很大,不仅是训练压力,还包括战友阵亡负伤引发的压力、任务压力等等。 有一个精通这方面的“自己人”,可比七八个专家有用多了,毕竟专家再怎么有名,对队员来说就是外人,再加上国人普遍对心理上的问题的忌讳,心理干预效果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好。 所以嘛,郑英奇在看了高铭的档案后,就心生“歹意”,但老A的习惯是: 我即便看中了你,你无论如何优秀,达不到我们的标准都是白搭。 具体的案例有两个,第一,他自己。 第二,曾经被郑英奇折磨的差点发狂的……高城。 所以,郑英奇很感谢高铭给了他这个机会——因为,越是老A看中的对象,受到的“折磨”越狠。 随着郑英奇走向高铭,场上的气氛变得很古怪起来。 菜鸟们则是惊诧于高铭的一番说辞,也敬佩这位的勇气,而教官们,则有种被人看透的感觉。 很简单,因为高铭说的很对,不管是哪只特战,训练的时候都讲究“粗暴”,用以培养队员的抗压能力,也用粗暴来筛选抗压能力强的苗子。 但…… 没有哪个教官会喜欢这种看透了自己的参训者。 所以,教官们都好奇的看着郑英奇,看郑英奇怎么处理。 郑英奇走近到了高铭跟前,望着和自己对视丝毫不心虚的高铭,半晌后,轻声说:“我很不喜欢你这样的兵,不是因为你看透了我们,而是因为…… 我不喜欢像你这样自以为是的傻蛋。” “您是教官,话语权就在您手上,您可以随便说。”高铭不在意的回答。 “随便说?”郑英奇摇头:“你看,你又开始自以为是了。” 高铭面无表情的说道:“是。” 很明显的心不服口服。 “回到之前的问题,你很坚定的认为,那只是我故意找的借口?”郑英奇轻声说:“你坚持的认为,战争不会在你眼皮子底下爆发,对吧?” “对!” “1968年8月20日晚上,捷克斯伐洛克首都布拉格国际机场,一架苏联民航客机因为机械故障紧急降落,然后,一个国家,有几十万军队的一个国家,仅仅六个小时不到就被占领了。” 郑英奇轻声讲述着被誉为最成功的特种作战典范的案例。 “你觉得战争的爆发,一定有征兆吗?” 面对郑英奇的反问,高铭哑火,但他明显很不服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