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建商队(二)-《农门长嫂当家纪事》


    第(3/3)页

    就在他有些慌张时,却见一帮人都露出了笑。

    郭如意满怀欣慰地看着他。

    若说几月前开了那处铺子算作一桩历练,那这一次就是她这弟弟实实在在的蜕变。

    能为了乍然听闻游学二字冒出的模糊念头连着一个月忙碌,上上下下不惧疲累地奔波,又将这法子思虑得如此周全,丝毫未求助他人。

    不生一点依赖心,全心全意地做事,褪去了往日的游荡惫懒,称得上脱胎换骨。

    只是陷在其中的他自己还没察觉。

    春归不知什么时候放下了手里的勺子,认真听他细说,又不知什么时候嘴脸露出了笑意。

    到此刻,由衷地替这小子生出了骄傲之心。

    “好。”春归笑道:“非常好。”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

    做生意有被动与主动,最好的法子就是叫客人主动上门,而不是他们被动地去兜售,承担下一干风险,将全数寄托放在客人的光顾上。

    郭展鹏口中的商队是这个朝代从未有过的模式,可却是最安全稳妥的模式。

    用一支商队,将瓷器宣传出去,免去了四处兜售颠簸不说,更不用提一支商队往后能拓宽成什么模样。

    岂止是瓷器,游学尚能做文化交流,商队能带出去的又哪会只有一个小小的瓷器!

    往来交流的模式一打开,留给这个时代的是无限开阔的人文与眼界。

    就是知行与祁佑也不知想到了什么,明显陷入了沉思。

    旁的几个却是不加吝啬地夸赞起了郭展鹏。

    这一个月,实实在在地值得。

    郭展鹏褪去慌意,替换上的是掩不住的笑意,最后又有些羞赧道:

    “那……那还是要托姐夫要么祁佑哥帮我转成文字,我这肚子里没墨水,措辞不当,待会儿胡乱地写了,要是给圣上瞧了,或许得挨罚。”

    才正经地夸过,这一句又引得众人笑了起来。

    ……

    这日后,知行正正经经地写下一道折子,连同他与祁佑的述职汇报放在了一起。

    郭展鹏正式投入组建商队的忙碌之中,无需旁人看顾,他自己便能周旋。

    随着上京的日子渐近,虞县那慈安堂终于正式落成,晾过屋子后,于入夏一个好日子,一早便统计好自愿进慈安堂养老的一共七十六名老人家齐齐搬迁。

    两挂鞭炮响起,慈安堂大门缓缓打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