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窃国大盗》
第(1/3)页
军事和政治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中国境内的文化思潮起了相当大的反作用,随着大汉帝国各重兵集团的陆续南下,南中国各地的伪清殖民政权、地方军阀政府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在此之前,曾被用各种屠杀手段强力遏制的社会反思思潮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来。
在这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思想潮流之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多、最为激进的莫过于针对关于几十年前的八旗入侵的大批判,其中批判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昔日的明帝国政府的施政措施,非常尖锐的指出了:“思宗舍小仁忘大义、行事骛远”,从而导致“海内俱焚、内外交边、九边大开、家国大难”,总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明帝国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应该负主要责任,尤其是领导阶层的渎职和失误是不可原谅的。
而第二个方向就非常明确的指向了东林党,实际上,当这个思潮刚刚在江南开始迸发的时候,整个中国包括南方自己都是吓了一跳,要知道东林党虽然在明亡之后在政治上的势力衰到了极点,但它在南方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而不少明帝国的遗老遗少张口闭口就是我东林如何如何,一副:读书人就是东林党、东林党就代表了读书人的面孔。(>。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判的范围就没办法控制了,几乎全天下有名望的儒家学者都被不由自主卷了进来,其中就包括了顾炎武和黄宗羲。关于顾炎武的事情,虽然他本人不是东林党,但众所周知的是,周大人是天下名儒,结交遍天下,所以若说他身边的朋友里没有东林党人那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种行为就立即被人挂上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者小人党什么群什么、君子群什么党什么之类的大帽子,被认为是有东林背景的伪君子。
而关于黄宗羲那就更冤枉了,若是光说他本人倒还真的和东林党没什么瓜葛,但遗憾的是,他父亲却曾经是东林党的得力干将,昔日在崇祯朝也算得是党内说得上话的一号人物,而咱们中国人向来喜欢按照血缘关系朝下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个儿子会打洞,这个姓黄的既然摊上这么一个混蛋老子,那他自己能干净么?!
当这种言论刚刚出来的时候,可着实把南方的一大票地方官吓得不轻,实话说现在仍在留在南方地方官位置上的那批官员,绝大多数都还是伪清投降过来那票人,这会儿大多数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却没想到自己地头上居然会公然出现攻击“朝廷命官”的文章,而且广为流传轰动一时,要是朝廷追究下来,这个麻烦还真不小。()。
而另外就更不得了,学名满天下、天下大儒,朝廷三品大员,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他还有个头衔叫“帝师”!!
皇帝的师傅你们也敢骂?!这种事情闹个诛杀满门还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于是地方官一面飞奏皇帝,一面赶紧出动人马,紧急进行镇压,一家伙把大票读书人抓的抓、扣的扣,几乎牢房都快被关满了,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当这个活儿才干到一半,南方大票读书人正打算仿照东汉故事赴阙上书或者全国跑路的时候,扬州传来消息:朝廷不以言罪士大夫,放人!!
江南官场顿时集体失声。
然后士林轰动,林风形象立马从朱元璋级别朝李世民那个阶段直线上升,天下士林人人交口陈赞:看,果然不愧是读书人出身的皇帝啊,深得我孔孟之精髓,果然就是与众不同!
实际上,就在汉军南下之前,南方士林对林风的普遍看法是:“福建破落子,读书不成,转而投军”的角色,文化水平大体上和个客栈掌柜的差不多。<>。
这一次的士林大混乱和前几次经历过的读书人闹事可谓完全不一样了,不论是规模、影响、效果,还是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目的,都有着质的区别。
第(1/3)页